又耽误了一些时间,姗姗来迟
的确有些倦怠,最近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能静下来,比如洗澡的时候,或者下雨的时候。
前些日,大雨下了一段时间。
比较喜欢下雪和下雪天,坐在窗边,或站在高处,都是件让人安宁平静的事
所有的念头散去,最喜那句,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当雨滴打在树叶上的时候,我便知道,这个感觉近了
6月初,外婆和祖母相继辞世,不得不又一次感叹生命无常
稳住
说一个最近普通但又有趣的事情
在做埋伏牙开窗的时候,哭了,确切的说是右眼流泪了
那为什么说有趣,是因为这个事情,不受自己控制。吃了好几惊
事后回想,有些超乎预料,但也不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流程大抵如下:
1.外科医生将牙龈切开一定大小的窗口,找到牙龈里面隐藏的牙齿,将牙齿周围清理
2.正畸医生将牙齿上面打磨,贴上树脂和托槽,托槽连接钢丝
3.外科医生,在将伤口缝合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医师的专业,但这些过程中,不得不说,的确有几个瞬间,我有向观音菩萨,上帝,以及早已过世多年的祖父祷告,祈求不要把事情弄大了
没有办法,对于一个自愿躺在哪里,清醒的面对未知的步步靠近。
要真正轻松起来,的确需要大量的经验
但这比在口腔中前前后后,进进出出的工具伴着烧糊了的味道和各种声响
这次明显复杂了些
好在有惊无险
唯一的彩蛋就是戳到神经的时候,眼泪不受控制的洒满右脸
那如果有人看到的话,肯定要问:左眼在干吗了
其实左眼好的不得了,一眼问号
早在17年的时候,我习的了一种能力:
当身体受到外界伤害的时候,疼痛来临的时候
将注意力留在疼痛的点上,疼痛就止住了
这很有效
那天手术布遮住了脸,所以也没有人知道那五秒发生了什么。
但今天,想了想,觉得这事情蛮有趣的
我基本不怕疼痛,只怕眼泪扮演痛疼
顺其自然
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年龄和阶段,都有喜,好为人师
想必这是作为人,人性糟糕面的一部分。
总是在一些地方,听到过这种腔调。
觉得应该说些什么。
但又不能说什么,便是如此,那就不要说那么多。
别人的头头是道,或许不如自己的亲身经历
总会出错是不是吗。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真诚和善良
但真诚是利刃, 难免伤人伤己
总的来说,伤心在所难免
如果有其他方式,当然没有问题,殊途总是同归
但我想借用袁总的话,大意是不要打扰别人的顺其自然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不同,没必要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去定义别人的幸福。
很多时候,凡事都是讲缘分,或者是以心换彼心。
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就摧毁一个人来之不易的快乐和幸福。
更不要轻易评价别人的人生,这是最基本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己的修养。
故事不到最后,那些好为人师的人和那些“受众者”,谁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说不定。
在我看,便是这样的
但缘分这个东西很奇妙,如果有机会再说
生命的结束
祖母和外祖母的人生轨迹是各不相同的
- 外祖母
外祖母生前如大多数他们那个时代同龄人一般,唯一不同的是她的婚姻和性格。
年轻的时候死了丈夫,改嫁到现在的丈夫,最后也去世的早,以至于去世之后,到底和谁埋在一起成了一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厚此薄彼,于是她最后一个人埋着。
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她的儿子各奔东西,所幸她也患了老年痴呆,记忆飘忽不定
去看过她,她变成一个脾气怪异举动异常的老小孩,她的记忆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不愿醒来
我仍然讨厌有人试图就纠正她,因为这种徒劳的举动只会让这个老太婆变得更加难堪,尽管她没有在乎
对于她的去世,我早料到,并未感到意外
我想这种片面的活着,总的来说也是一种痛苦,死亡或许是一个好的结束
最终她盼来了她的小儿子,在亲朋好友照顾下撒手人寰
- 祖母
相比之下,祖母算是时代同龄人中的少数人
祖母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家中姐妹几个,属她最是好看
在那个动荡年代,曾祖父家里是经营一些布匹生意,因此祖父读了几本语文数学变成了当时读书人之一
到了20世纪50年代红色革命斗争,大祖父,二祖父参加地下组织,大祖父牺牲,二祖父入狱
祖父认识祖母的时候,已经在旧社会的媒妁之下结婚并育有一女
我想他们肯定是真爱,祖父和原配离婚,娶了现在的祖母
用那已经去世的祖母话来说就是:那人不管是去哪儿做生意,来回都要路过这来,讨杯水喝
后来就来到祖父身边做了个记账的会计
祖父作为那个时代的少有的文化人,就算是在人民公社化平均主义中,也是活的轻松的一类
于是,祖母祖父55岁之前的生活是比大多数人舒适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祖母一直有着主人翁的思维,同时这也是他们这代人共有的特性
性格要强,姿态强势,不服输,好的人好的不了,坏的人坏的没了边
而这些在祖父去世之后,在她已经80多岁后,这些属性就变得不合时宜,变成了死老太婆,没人喜欢的主
她脑子清晰,健谈,我时常回去探望,直到86岁,她一个人躺在床上孤单离去
活着的时候,她说她还不想死,很怕死
他本该被他儿子抱在怀里,我握着她的手,她什么都不用害怕,沉沉睡去便是
但没成想,却是这样的结局
每念及此,便有些难过,忍不住多洒二两眼泪
这些后,突然又想扯几句性格和命运
性格和命运
出生那户人家,与生俱来的贫穷或者富贵,一半来此
生长环境大概率注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比如,内心,外向,软弱或者强势,而不合适的方式会出现心里缺陷等
而做什么样的决定是出于什么样的性格,而非年纪
性格决定选择,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处事方式
也因为如此,一旦出错,改变就变得困难
但这些一直在发生改变
一直会便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认识的朋友,接触的事物影响而发生改变和修正
但是,并不完全
有一些并不常用的,具备一定隐藏熟悉的东西,没有办法进行打磨和熟练,而这些东西都带有父母的影子
最终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我称这些为原生家庭影响
说白了,就又是一个夹杂了因缘和合的因果论
- 缘分
但有意思是在这其中,有很多是缘分
在佛家术语中,远者为缘,近者为因
缘分由阴差阳错、很多突然、一些偶然、一些必然组成的
字面意思很明了:阴差阳错,突然,偶然,必然
如何假装去理解呢
如果用今天的大数据分析,很容易会得到一些数据
比如
1.A每天在这跑步,B每天在这跑步,AB遇见的概率必然会非常高
2.网购根据浏览记录和购物车数据推荐商品,搜索引擎根据搜索推送结果等等
如果一件事情重复多了发生了质变,远者为缘,近者为因无非如此
大数据最大的问题是数据,从已有的数据中根据算法,规律来归类和预演预判
阴差阳错和突然不在此列,但概率在
而那剩下的一小部分无法预料和掌控的,这部分在我看来是天注定的缘分、
新瓶装旧酒
有段时间和朋友聊过一个,关于单身,不婚不孕主义的话题
但这些往往已“双拼”的形式出现
- 比如只是不结婚养孩子的情侣
- 比如带着孩子的单身男女
- 比如结婚了选择不孕的夫妻
- 还有那些丧偶。直接或间接被别人或者自我迫害的男女
而这些当中受到“先天”原生家庭失败婚姻影响的威力最大
原生家庭被经常提起,其实说的就是我们无法通过后天学习来改变的一些习性,包括坏脾气,酗酒等不常见但具备隐藏属性不易触发的一些东西。而这些都是一个从小长大的家庭,有意或者无意浅默构成的一部分,而这些影响我们未来处事方式等,我们称为原生家庭。当然,这是我的理解
一个人一生有两次落地,第一次是从母亲的子宫里,第二次是装在四方的盒子里。
但在这之前,有一段时间,为暮年
无论是单身主义,不婚主义,不孕主义,以及同性都是没有问题的。
今天,没有宗教和XY,很少会有因为喜欢的不一样就要去“打压”一部分人。
但有一个问题永远会摆在眼前,不管世界怎么变化,最后我们”选择如何离开“
这么去思考,这似乎又是一个典型中式问题,西方人在乎当下是否快乐
一个中国人,抑或一个亚洲人,这也许是应该去留意和考虑的一个问题。
日本早于中国步入老龄化,而在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中独居老人的状况更甚
尽管如此,正常家庭老人长寿已经是问题
但我从不认为,有孩子能解决养老的问题
也不认为,没有孩子去养老院最后孤独离开是一个好的方式
就算物质条件丰富,也只是选择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养老院而已,用上了高级保姆而已
那些在生活几经交手后,不选择双拼也不愿意陷入生活的人,真的有那么好吗
当然可以找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趁还有心气也能走动,把自己洒在山上或者水里
但有一个事情,不要忘了,这是否失去了一些作为人本该有的过程和回忆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怎么选择就怎么结果,因果便是如此不是吗
不管如此选择,这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好或者坏,并且随时可以改变主意。
不管怎样,都没有错。世事无常,选择总在变化。
但是,那些试图去改变和挣扎的事情,或许并没有那么不堪。
这是一个对于我们这代人值得思考的事情。
在我看来,不管活着的人或者已经逝去的人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因此,其他的过程都不同。
但是爱恨情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大都一样的
复制了,在粘贴过来,唯有到达我们身体后,各自感知不一样而已
我们都一样
噢,亲爱的那些朋友们,无论如何都愿保持身心愉悦,因为阴霾总会过去,太阳会照常升起。
五月,那就借用“一代宗师“里面的宫二的台词
想想,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
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评论